亳州损失评估的依据是确保评估结果合法、客观、公正的基础,涵盖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事实材料等多个层面,不同类型的损失评估(如拆迁、事故、灾害等)会结合具体场景引用相应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这是评估工作的根本遵循,确保评估过程和结果符合法律框架:
- 通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涉及财产权、侵权责任等)、《价格法》等,明确评估机构资质、评估程序、财产价值认定的基本原则。
- 专项法规:
- 拆迁损失评估:需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安徽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等,明确拆迁评估的范围、方法、补偿标准等。
- 事故损失评估: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火灾事故相关)、《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损失认定)等,规范事故损失的调查与评估流程。
- 灾害损失评估:依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等,明确灾情核查、损失评估的责任主体和标准。
亳州市及安徽省的地方政策为评估提供具体操作指引:
- 拆迁评估:亳州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的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等,例如《亳州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中对评估机构选择、补偿标准的细化规定。
- 价格认定:参考《亳州市价格认证中心工作规程》等,规范涉案物品、事故损失等价格认定的程序和方法。
- 灾害评估:依据亳州市应急管理局发布的《灾情统计调查制度》,明确自然灾害损失统计的范围、指标和计算方法(如农作物损失按亩均产量、市场价格核算)。
为评估方法提供科学支撑,确保结果的专业性和一致性:
- 资产评估准则: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的《资产评估执业准则》《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等,规定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等评估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操作规范(如拆迁中对企业设备的评估常用成本法核算重置价值)。
- 行业专项标准:
- 建筑类损失:参考《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评估房屋损毁程度及修复成本。
- 农业损失:依据《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技术规范》,计算农作物减产、畜禽伤亡等损失。
- 火灾损失:按照《火灾损失统计方法》,区分直接损失(如财物损毁)和间接损失(如停产停业损失)。
评估的核心基础,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 权属证明:被评估资产的产权证书(如房产证、土地使用证、设备购置发票),确认资产归属和合法性。
- 现场勘查资料:评估人员拍摄的受损现场照片、视频,绘制的勘查草图,记录的资产数量、损毁程度等(如拆迁中房屋的结构、面积,火灾中设备的烧毁状态)。
- 财务与经营数据: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货单、销售记录等,用于核算经营损失(如停产期间的利润损失)。
- 第三方证明材料:事故调查报告(如消防部门的火灾原因认定)、气象数据(如灾害发生时的降雨量、风力)、市场价格信息(如同类资产的市场交易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