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主要有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以下是具体介绍:
- 原理:通过估算无形资产在未来预期收益,并将其折算成现值,以此确定无形资产价值。该方法基于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原理,把未来收益作为评估基础。
- 适用范围:适用于能独立产生收益,且收益可合理预测,风险可估算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权、版权等。
- 具体计算:一般采用现金流折现模型,公式为\(V=\sum_{t = 1}^{n}\frac{R_{t}}{(1 + r)^{t}}\),其中\(V\)为无形资产评估值,\(R_{t}\)为第\(t\)年的预期收益,\(r\)为折现率,\(n\)为收益期限。例如,一项专利技术预计未来 5 年每年可为企业带来净收益分别为 100 万元、120 万元、150 万元、180 万元、200 万元,折现率取 10%,则该专利技术的评估值为:\(V=\frac{100}{(1 + 10\%)^{1}}+\frac{120}{(1 + 10\%)^{2}}+\frac{150}{(1 + 10\%)^{3}}+\frac{180}{(1 + 10\%)^{4}}+\frac{200}{(1 + 10\%)^{5}}\)。
- 原理:通过寻找与被评估无形资产类似的可比交易案例,分析对比两者的差异,并对可比交易案例的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
- 适用范围:适用于存在活跃市场,有较多可比交易案例的无形资产,如商标权、版权中的电影版权等。
- 具体计算:公式为\(V = P\times a\times b\times c\cdots\),其中\(V\)为无形资产评估值,\(P\)为可比交易案例价格,\(a\)、\(b\)、\(c\cdots\)为调整系数,分别用于调整交易时间、交易条件、无形资产功能等因素导致的差异。比如,有一商标权转让案例价格为 500 万元,被评估商标权在市场占有率、知名度等方面优于案例商标权,综合调整系数确定为 1.2,则被评估商标权价值为\(500\times1.2=600\)万元。
- 原理:基于重新购置或创造与被评估无形资产相同或类似的无形资产所需的成本来确定其价值,考虑了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及贬值因素。
- 适用范围:适用于能准确计算成本,且成本与价值存在一定相关性的无形资产,如自创的软件著作权、专有技术等。
- 具体计算:公式为\(V = C - D\),其中\(V\)为无形资产评估值,\(C\)为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D\)为无形资产的贬值。例如,重新开发一项与被评估软件著作权相同的软件,需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共 300 万元,该软件著作权已使用 3 年,预计总使用寿命为 5 年,且无功能性、经济性贬值,则贬值额\(D = 300\times\frac{3}{5}=180\)万元,评估值\(V = 300 - 180=1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