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以下是具体介绍:
- 原理:通过预测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采用适宜的折现率将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以此确定无形资产价值。该方法基于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来评估其价值。
- 常用模型
- 超额收益法:先测算企业整体收益,再扣除有形资产和其他可辨认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剩余的超额收益即为被评估无形资产所创造,将其折现后得到无形资产价值。比如,一家科技公司的某项专利技术,通过对比公司使用该专利技术前后的利润差异,确定该专利技术带来的超额收益,进而评估其价值。
- 收益分成法:根据无形资产在企业整体收益中的贡献比例,确定其应分得的收益,再进行折现计算价值。例如,在影视项目中,根据某知名 IP 对票房收入的贡献程度,按一定比例分成票房收益,以此评估该 IP 的价值。
- 适用范围:适用于能独立产生收益或能与其他资产共同产生收益,且收益和风险能合理预测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权、版权等。
- 原理:通过比较被评估无形资产与市场上类似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经过调整差异因素,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
- 操作步骤
- 收集交易案例:广泛收集市场上与被评估无形资产相似的交易实例,包括交易价格、交易时间、交易条件等信息。
- 选择可比案例:从收集的案例中筛选出与被评估无形资产在功能、用途、技术水平、市场条件等方面相似的可比案例。
- 调整差异:对可比案例与被评估无形资产在交易情况、市场条件、资产特性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调整,计算出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比如,评估一项软件著作权价值,若可比案例中的软件功能更强大,市场占有率更高,则需对其价格进行向下调整,以得出被评估软件著作权的合理价值。
- 适用范围:适用于市场上存在较多可比交易案例,且交易信息公开、透明的无形资产,如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
- 原理:估算重新创造或购置与被评估无形资产相同或类似的无形资产所需的成本,再扣除贬值因素,得到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
- 成本构成
- 研制成本:对于自创无形资产,包括研发过程中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设备折旧、研发管理费用等。
- 购置成本:对于外购无形资产,包括购买价格、相关税费、运输费、安装调试费等。
- 贬值因素
- 实体性贬值:主要针对有实物载体的无形资产,如光盘、磁盘等存储介质承载的软件,因物理损耗导致的价值降低。
- 功能性贬值:由于技术进步,无形资产的功能相对落后,导致其价值下降。例如,新的软件版本推出后,旧版本软件的功能不再具有优势,从而产生功能性贬值。
- 经济性贬值:因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如市场需求下降、竞争加剧等,使无形资产的收益能力下降而导致的价值减少。
- 适用范围:适用于能准确计算成本,且成本与价值存在一定对应关系的无形资产,如著作权、计算机软件等,尤其是对于新开发的无形资产或市场交易案例较少的无形资产较为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