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收益法是一种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资产的价值是由其未来能为所有者带来的收益所决定的。收益法就是将资产未来的收益进行折现,以反映资产在当前的价值。其理论依据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预期效用理论,即一笔未来的收益在当前的价值,取决于其金额大小、获取时间以及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和期望收益率等因素。
- 收集资料:需要收集与被评估资产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资产的历史收益数据、未来发展规划、市场竞争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宏观经济环境等,以便对资产未来收益进行合理预测。
- 预测未来收益: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判断被评估资产在未来不同时期的预期收益。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时间序列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预测时要考虑资产的生产能力、市场需求、产品价格、成本费用等因素的变化。
- 确定折现率:折现率是将未来收益折算为现值的比率,它反映了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预期和对资金时间价值的要求。一般可以通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等方法来确定折现率,需要考虑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价、资产的风险系数等因素。
- 计算收益现值:根据预测的未来收益和确定的折现率,运用相应的折现公式,将未来各期收益分别折现到评估基准日,然后将各期现值相加,得到资产的收益现值。常用的折现公式为\(P = \frac{R_1}{(1 + r)^1}+\frac{R_2}{(1 + r)^2}+\cdots+\frac{R_n}{(1 + r)^n}\),其中\(P\)为资产的收益现值,\(R_i\)为第\(i\)期的预期收益,\(r\)为折现率,\(n\)为收益期限。
- 分析确定评估值:对计算出的收益现值进行分析和调整,考虑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评估假设的合理性等,最终确定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
- 整体资产的评估:如企业价值评估,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净利润、净现金流量等收益指标,来评估企业的整体价值,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和资产的综合获利能力。
- 具有稳定收益的单项资产:如租赁房产、收费公路、无形资产中的专利技术、商标权等,只要这些资产能够独立产生可预测的收益,就可以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
- 优点:考虑了资产未来的收益能力,能够更全面、动态地反映资产的价值,评估结果较符合资产的实际价值,尤其适用于具有长期收益潜力的资产。
- 缺点:未来收益的预测和折现率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依赖于评估人员的专业判断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且对缺乏历史数据或未来收益不稳定的资产,难以准确应用。